【新语丝电子文库(www.xys.org)(www.xys2.org)】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【评】
我们是不是仅仅扣了一顶帽子呢?是不是仅根据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话和美国
法庭的判据为依据呢?当然不是。我们已提供了大量的事实证明核酸营养是
个骗局--只不过被奸商收买的报纸对这些事实视而不见,不敢刊登而已。
不向没有提供任何事实的核酸营养骗局的鼓吹者要事实,却倒过来向已提供
了那么多事实的揭露者要事实,还暗示诺贝尔奖获得者出证与自身某种利益
有关(败坏他们的名誉,也不能说与其利益无关。但这位“报人”所暗示的
当然不是这种利益),还不够无耻吗?
(方舟子)

(下文原载《北京晚报》2001年3月9日)

多提供事实 

苏文洋 

  是否每一个新世纪之初,都是万家争鸣的时代,暂时还不能下结论。但是,
本世纪之初学术争论之热闹,仅从吴敬琏引发股市之争和方舟子引发“核酸营养”
之争,多少可以看出点苗头。 

  作为一个报人,我喜欢看争论性报道,愿意听到各方面的观点,还特别爱看
各方面提供的事实,哪怕是绯闻的事实(例如×××与×××之“恋”)。除了
观点与事实,不管是争论双方还是媒介报道,最好是少下结论。凡事一下结论,
就不大好了。 

  比如说,吴敬琏说:“我们的股市里,有些人可以看别人的牌,可以作弊,
可以搞诈骗。做庄、炒作、操纵股价可说是登峰造极”;争论的另一方最好不要
说“吴教授的这句话,实际上是要不要股票市场的问题”,也不要说“尽管法律
有缺陷、不完善,但我们有了,而且对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”,
还不必说“对股市要采取关怀爱护的态度,而不是采取简单责备、打压、谩骂的
态度”。大家最好多提供正反两方面的事实,同时说明一下自己或家属买了多少
股票(利益所在),结论就由旁观者下吧。 

  “核酸营养”的争论也如是,急急忙忙就下了“骗局”的结论,恐怕不大妥
当。拿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支持“骗局”的结论或美国某个不知名法院的判例或自
己报纸被人收购作证,都有炒作之嫌。至少,科学还在发展,诺贝尔奖也不代表
终极真理,出证是否与自身某种利益有关……提供相关的正反事实,远比扣上一
顶帽子让读者信服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【新语丝电子文库(www.xys.org)(www.xys2.org)】